言趣阁

第二十一章 难他天?

天才一秒记住【言趣阁】地址:yanquge.com

“徐嘉树?”蔡琰仰着脑袋想了想,“我没听说过东海徐氏有叫徐嘉树的子弟。”

此时的大汉确实没什么徐姓大族,起码最顶级的那一档里没有,只有一个东海徐氏稍微有点名望。

可若是东海徐氏真的出了一个生得这样好看的子弟,早就给他到处扬名了,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的。

一般门第不错的士族子弟,都要早早开始造势,比如传一些年少早慧的故事,或者找德高望重的世交长辈,夸几句“王佐之才”、“千里良驹”之类的漂亮话。

这样多少积累了些许名声之后,州郡便可以顺理成章的将其举成孝廉,踏上仕途了。现如今的品评人物的风气,说白了就是士族之间互相抬花花轿子而已。

既然蔡琰没听过名字,那这个叫徐嘉树的人就肯定不是什么正经的官宦子弟。

不过也不重要,她是向来不看重门第的,自小在吴郡和会稽郡长大,蔡琰认识的朋友也多是些江东的地方士族。

像是蔡邕的弟子之一顾雍,在江东可能算得上屈指可数的风流人物,但和雒阳这些累世公侯的家族比起来,充其量只能算是乡下大户而已,没有经学传家,终不为美。

蔡琰又细看了看眼前这人,论起风姿仪容,竟然并不逊色于那几个“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岩岩若孤松之独立”的荀家子弟。

她想着,若是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办一个月旦评,就把这人也评上去,评一句“萧萧肃肃,爽朗清举”之类的,让那些操弄舆论的家伙气急败坏一番才好。

“我是雒阳本地人士,来此誊抄五经的。”徐嘉树放下了手中的纸笔解释道,《熹平石经》就放在太学外,人人可以来抄录,并不是士族的专用。

“是吧?”蔡琰听到这话,脸上顿时笑得灿烂,“这字刚直有骨,法度森严,比我......比蔡祭酒现在的字可真是强出不少。”

蔡琰本就是闲不住的性子,来到雒阳之后发现这里的人個个端着架子,整天琢磨着学书里的圣贤来给自己家族扬名,她却偏偏不爱待在家里,而是经常来太学看自己家那个其貌不扬的老头子早年写下的字。

“都说人要经事之后才能成熟,可蔡祭酒的字偏偏就是壮年的时候才漂亮。”

徐嘉树点头赞同道,蔡老头落难之后就再也找不回从前的锐气,现在整天忙着修《东观汉记》,偶尔宴饮奏乐,和早年那个东汉版魏征已经判若两人。

“正是如此,要学就得学这种一往无前的字才好!”,蔡琰觉得这小子很识货,决定指点他一下,“让我看看你誊抄的怎么样......”

嘴上说着,便凑过去看向徐嘉树手里的字。

“什么呀,看着这么别扭......”

蔡琰一眼看过去,便觉得这字实在奇怪——就像刚开蒙的稚童写得一样,短短一句话的抄录里就有好几个错字,便是写对的字也看得出手上功夫生疏。

刚开始习惯汉代毛笔的徐嘉树摸了摸鼻子,有点不好意思。

蔡琰皱了皱眉头道:“兴许是太学外面太冷了,我带你进去抄吧。”

说着,便要带徐嘉树进太学。

东汉太学始建于开国光武帝,起初光是建造的讲堂便“长十丈,宽三丈”,后又经过汉顺帝的不断扩建,“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人数达11.2万人,营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即使是经过两次党锢之祸之后,太学生被抓了一大批,也依然保持着庞大的数量。

徐嘉树正惊叹这个时代竟然有如此庞大的学院建筑群时,却发现一路上不断有太学生上前和蔡琰搭话,只是都被她冷着脸挡了回去。

徐嘉树好奇地问道:“这些太学生以后都能做官吗?”

“怎么会?”蔡琰冷冷反问道,看起来心情变得不太好“这么多太学生要是都能做官,还要孝廉干什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三国:我有一个恋爱模拟器》转载请注明来源:言趣阁yanquge.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清末土司王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我在三国逆转乾坤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继兄不善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朕,剩者为王谍战风云录:大宋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我在异世界召唤倒拔三国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带着美女闯三国朕,乃万岁!谍海无名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乱世种田日常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大明风流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大宋小农民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HP)Forgive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大唐小说家最狂上门女婿我家娘子太体贴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明末:边军不退臭县令朕怀孕了